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化隆县推进沿黄地区生态发展实施的通知

    信息发布者:马冬彪
    2016-09-09 04:25:40   转载
    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化隆县推进沿黄地区发展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3年6月24日    抄送:人大办、政协办,纪委化隆县推进沿黄地区发展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根据5月30日,省委骆惠宁书记在我县调研时提出的“大力发展黄河流域经济”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对加快沿黄地区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化隆县沿黄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一)自然资源概况。黄河从化隆县境南流过,形成了长约168公里的狭长谷地,占全省黄河上游谷地的61.4%,主要包括牙什尕、群科、甘都三镇,位于黄河北岸谷地,总面积达393.12平方公里。该地区主要以高山、河谷、平滩三种地貌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1848m——2100m之间,是化隆县良田集中和蔬菜瓜果的主产区。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无霜期150天,适宜种植春冬小麦、玉米、油料、蔬菜,盛产冬果梨、苏梅梨、苹果等,还有核桃、花椒、烟叶、西瓜等经济作物。该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水电资源,有大中小型水电站7座,年发电量达136.7亿度。(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该地区有85个行政村,总人口近6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1.7%,居住着回、汉、藏、撒拉、东乡、哈萨克等6个民族,是化隆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三镇地处交通要道,是城乡交流、农牧结合的交汇点。西宁通往黄南州、甘肃临夏的公路干线穿越三镇,流动人口相对较多,是县境内良好的商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2012年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764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5086元)高678元。二、沿黄谷地的发展优势(一)区位优势。我县牙什尕、群科、甘都三个沿黄乡镇地处青海省黄河上游谷地中下部,是化隆县乃至青海省气候条件最好的河谷地带,这一地区物产丰富,人口相对集中,是青海省最适于人居住和特色农业发展的地方。以群科为中心的我县沿黄谷地背靠黄南大牧场,距黄南州同仁县80公里;西接“中国夏都”旅游经济圈,距省会西宁90公里,在以西宁为中心的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内;东临甘肃省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宁至黄南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当中,未来西宁至成都的铁路线也将通过群科地区。(二)资源优势。一是化隆县境内的黄河沿岸谷地面积是青海省东部黄河上游谷地面积中最大的一块区域。区域内耕地有5.27万亩,加之,沿黄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比较适合高原性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二是公伯峡、李家峡水电站北干区工程及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沿黄地区的农业发展能力,为发展特色农牧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三是沿黄库区近11万亩的水域面积将为发展水产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四是沿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其中群科周边有夏琼寺、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黄南热贡艺术等许多著名旅游景点,甘都有阿河滩清真寺、马步芳公馆等文物景点,群科等沿黄谷地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服务于系列景观点的“旅游中转站”和“旅游加油站”。化隆县境内各民族生活习俗各异,民俗风情独特,民间广泛流传有民族建筑、刺绣、绘画、音乐、舞蹈艺术,具有很深的挖掘开发潜力。五是群科新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将成为推动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三)政策优势,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青海等藏区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推进我县沿黄地区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区两带一线”战略、东部城市群建设、沿黄谷地开发等政策措施以及地委、行署提出经济建设“三大历史任务”、“在八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要求,为我们推进沿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综上所述,加快推进我县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顺应省委、省政府“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推进黄河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化隆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战略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三、推进沿黄地区发展的思路及措施全面推进我县沿黄地区快速发展,必须要立足实际,进一步加大投入,挖掘各种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并积极培育,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增强发展优势。(一)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不断丰富群众菜蓝子。菜蓝子”工程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基础工程,丰富群众“菜篮子”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因此,为进一步丰富“菜蓝子”,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我们必须要充分依托现有农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结构,切实加快蔬菜产业发展。1、扎实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一是认真围绕如何发展沿黄“菜蓝子”工程,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百万亩土地开发项目建设成果,认真研究沿黄地区发展“菜蓝子”工程的思路,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二是结合海东撤地建市和东部城市群建设后,湟水河流域农业经济带弱化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引导沿黄地区群众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菜蓝子”工程,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三是认真研究农村土地流转方式,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引导群众由分散经营向集中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利用黄河北岸川暖灌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7座大中型电站库区11万亩水域面积。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捆绑、资金整合、土地流转、企业带动、发展经济合作组织等有效手段,深入推进“一体两翼四带”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全膜马铃薯、豌豆、青稞、杂交油菜等作物的标准化生产,使其成为地方性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沿黄地区得天独厚的水、光、热资源和已建成的2000栋日光温室和群众精耕细作基础,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扩大地膜辣椒、西葫芦、西瓜和葱蒜韭菜种植面积。3、发展壮大冷水养殖业。把水产养殖作为我县特色农业的重点产业,以在5年内将我县打造成全省最大、效益最优和最具特色的高原现代水产养殖基地为目标,通过向国家申请一点、县上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实施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沿黄库区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等工程,在沿黄库区新建水产养殖基地10万亩,其中,苏只库区3万亩、公伯峡库区3万亩、康杨库区3万亩、李家峡库区1万亩;建立标准网箱示范养殖基地100亩。并通过引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水产养殖技术,强化冷水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认真研究并探索适合我县的生产技术模式,不断扩大技术推广,逐步形成万亩水面、百亩养殖、亿元产值的规模。4、统筹抓好畜牧安全生产。紧紧抓住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全县315万亩草场资源和群众善饲喜牧传统,通过项目支持、贴息贷款扶持等有效形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着力实施一批畜禽良种、强农兴牧及产业提升工程,争取在沿黄地区,以群科新区为重点,加快发展集牛羊养殖、清真牛羊肉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标准化基地,力争打造全国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加工基地;在东西部地区,以金源、雄先为重点,利用草场资源和当地群众畜牧养殖传统,突出发展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养殖户50户,提高草地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在中部地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卡力岗”土鸡和獭兔养殖。并通过推进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优质土鸡生态养殖基地建设,新建和改造实行企业化管理或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牛羊规模养殖场(小区)60个;新(扩)建生态鸡养殖场(小区)30个,实现畜禽生产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二)狠抓林业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着力实现绿色发展。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改善生态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讲求实效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建设思路,在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筹集资金,通过实施荒山绿化、村庄绿化、通道绿化加快生态建设步代。1、扎实推进周边荒山绿化。依托三北防护林建设、公益林建设等工程项目,在群科、牙什尕两个镇,具备灌溉条件或通过北干渠建设工程实施后,能采取灌溉措施的地方,开展人工造林1.4万亩,有效减少水土流失。2、认真实施景观绿化。根据黄河河岸、道路绿化现状,在李家峡管委至甘都镇黄河沿岸、高速路两侧、省道两侧、县道两侧重点地段,由政府解决土地权属的基础上,县财政出资采用大苗造林的方式建设景观绿化带0.12万亩,改善投资环境和旅游条件。3、有序开展村庄绿化。结合村庄整治、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村庄绿化项目对甘都、群科、牙什尕和德恒隆等乡(镇)的40多个行政村的村道、公共场所和农户庭院进行绿化,进一步提高村庄的绿化率。4、同步推进经济林建设。一是在甘都镇、群科镇、牙什尕镇、德恒隆乡、李家峡管委和公伯峡管委的现有农田和百万亩土地开发区,积极争取经济林建设项目与农业部门配合栽植核桃3万亩、樱桃1万亩。二是通过招商引资、扶持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建设苗木培育基地0.3万亩,其中甘都镇、群科镇、牙什尕镇各0.1万亩,为我县及邻县造林绿化提供苗木保障的同时,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三)挖掘旅游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充分挖掘我县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提升旅游业综合服务能力,把我县打造成省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基地。1、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坚持开发特色旅游与精品旅游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县主体旅游资源的自然分布情况和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加快完善各类旅游发展规划,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努力打造黄河水电站观光旅游、宗教寺院观光旅游、沿黄地区茶园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垂钓、特色农业和花卉观光等,打造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需求,着力打造三大特色旅游板块,即一是依托电站建设形成的黄河库区,开通夏琼寺至青海省著名旅游景区坎布拉的陆路和水上旅游线,并积极开发黄河水上游览项目,着力打造“高原威尼斯”城市滨水休闲娱乐与黄河文化体验板块。二是依托我县宗教寺院多、民俗风情丰富的实际,重点打造岗山——雄先林场——坎达寺——卡夏迪寺为主的“天镜圣寺”雄先森林公园——夏琼寺观光、探险、健身与文化朝圣板块。三是依托公伯峡库区,规划以甘都镇为核心,重点打造甘都——公伯峡旅游线路,进一步挖掘马步芳公馆、阿河滩清真寺等重点旅游资源,充分展示甘都地区集黄河、丹霞、民俗、宗教、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资源,积极推出大坝观光、库区水上游览等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丹霞水乡”公伯峡水上休闲与精品乡村旅游板块。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依托化隆县处于以西宁夏都为中心的100公里旅游圈的节间上的有利位置,突出抓好旅游公路、旅游商品市场、餐饮等与旅游业发展相匹配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同时,围绕群科新区建设,做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改善旅游交通环境,把群科打造成为周边及县境内各景点的“旅游中转服务站”。3、挖掘民俗民情,开发旅游产品。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入,积极做好民间刺绣、绘画等旅游产品的研制开发、包装促销。(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切实推进我县沿黄流域新农村建设,着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根据村庄规划,完善村村道路建设和户通道路建设。二是认真开展清淤清沟,保证灌排水通畅,确保农田灌溉和路面、路沟无积水。三是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有序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奖励性建房,节约集约用地。四是认真做好党员活动场所等阵地建设任务,对村两委办公室、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和村民建身休闲活动场所进行修缮。2、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及时清理垃圾。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模式,在村内设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定期清运,保持村庄干净整洁。对农作物秸秆、菜叶、畜禽粪便等,采用堆肥还田;金属器物、纸类、塑料制品、玻璃等废弃物,采用废旧物资回收企业进行再利用;不可回收的垃圾,收集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建筑垃圾、渣土等采用就地填坑铺路、定点倾倒方式处理;医疗垃圾、农药包装瓶等有害有毒垃圾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针对22个村靠近黄河的实际,铺设污水管网和建设污水处理站,确保污水处理排放达标。二是认真开展五改四清活动,着力实施危房改造,消除主街道两侧猪圈和厕所,推广清洁能源灶,实现无垃圾、无污泥、无粪便、无柴草垛。三是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遵循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农业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理念,推进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发展适合不同规模和不同形式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四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方案,认真开展村道、荒山、庭院、田地四旁绿化、美化工作,争取绿化覆盖率达到30%,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创造环境宜人的新农村。3、切实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扎实开展“三议一表决”等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村规民约等群众自治制度。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规范程序,及时公开。积极探索村级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扎实开展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加强班子“五好” (干部带头作用好、群众反映好)和党员“三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建设,增强行政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三是制定群众培训计划。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文化知识、政策法律、农业技术、做工技能、民间手艺、经营本领活动,建立劳务输出信息库,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 四是开展文明户创评活动。利用文明户创评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建立文明新风理事会,制定文明公约,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五)推进园区建设,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实现工业强县战略目标。结合我县境内独特的水电资源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的工业基础,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壮大工业企业规模,尽快实现“工业强县”战略目标。1、完善工业发展规划。根据工业区建设的指导思路和基本原则,结合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坚持产业集中、市场导向和节能减排为原则,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区位经济和资源优势,积极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工业园区成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其中,紧紧抓住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按照“打造百亿元产值集中区”的要求,在加合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铝型材加工、盐化工、金属镁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加合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有利机遇,在县城巴燕镇打造新型材料加工基地和中小企业孵化园,并按照“以产带城、产城结合”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2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认真研究,根据环境优化、效率提升,管理科学的原则设置工业园区行政管理机构,协调工业区内企业各种关系,并制定实施有利于园区长远发展的规划。3、引进优势企业入驻。积极引进山东临沂市理研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中舜陶瓷复合材料项目,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探索新上一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加快系列产品开发,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4、扶持现有企业发展。一是在先奇铝业现有8万吨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力和电网优势,实施对电解铝行业的整合与铝电联营项目,加快发展电解铝之业及其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我县电解铝产业,使电解铝产量达到20万吨,铝型材、铝板带5万吨,产值达40亿元。二是根据我县石英石资源丰富的实际,扶持盛兴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在提升产能的同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硅、铝、钡、钙生产规模达到2.4万吨以上,产值达2.2亿元以上。三是抢抓全区碳化硅、硅铁行业的有利时机,引进10户以上碳化硅、硅铁行业入驻加合工业集中区,争取使碳化硅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产值达28亿元以上。(六)强化工作措施,认真实施公路整治,坚决拆迁公路沿线违章建筑按照“属地管理、多管齐下、依法整治、分类推进”的原则,以治理公路沿线乱堆乱放、随意占用道路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平大公路(合群峡口至东风村段)道路两旁违章建筑(房屋、大门、围墙等),切实消险道路交通安全隐患。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平大公路(合群峡口至东风村段)挤占公路两旁用道违章建筑的专项整治活动,县上将组建以县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大公路违章建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循化路政大队及各成员单位,组织和开展沿线违建拆除工作。2、切实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召开村干部会、群众大会等方式,切实加大对平大公路违章建筑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平大公路沿线群众自行拆除违章建筑,确保公路畅通。3、严格工作程序。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实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确保拆除工作按照法定程序以点带面,先易后难,滚动推进。对拒绝自行拆除的,严格按照拆除方案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坚决稳妥地实施强制拆除。4、建立长效管理措施。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探索实践各项违法建设防控措施,健全违法建设控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七)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干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全面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大力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化隆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1、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两个历史问题决议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学习教育与落实中央和省、地、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相结合,与全县正在开展的机关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相结合,与反自焚专项斗争相结合,与千名干部下乡开展“四推进四强化”活动相结合,把握重点、突出特色,狠抓落实、勇于创新。2、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优配强乡镇、农村、社区、机关及其事业各级领导班子,依法规范科学选人用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更加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大胆使用那些靠得住、敢负责、肯实干、口碑好的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专业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能力。认真落实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对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持预防为主,注重抓早抓小,以提醒谈话、谈心谈话、诫勉谈话、组织函询、党内通报为抓手,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3、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引进方式,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我县的宣传力度,为吸引各类优秀外来人才来我县工作奠定基础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借调、挂职、聘用、兼职、科研、定期服务、参与技术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入股以及领办、创办、兴办、联办各种企业等方式引进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新科技等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急需紧缺型经营管理和高技术人才。重点培养一批有经济头脑、有科技知识、有致富欲望、有进取精神的能人、经纪人、合作组织带头人、“四培”对象等人才队伍。同时,调查摸底全县人才队伍现状,逐步建立健全全县“人才库”。4、进一步推进基层各领域党的建设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活动载体建设、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基层民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工作保障力度,整顿后进村级党组织,实行党建品牌工程。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大力发展农村党员,提高党员素质。二是着力推进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活动。居住在社区的党员全部实行网格化管理,不以党组织隶属关系为限,全部实行双重管理,通过划分社区网格、建立片区、选任楼道长、党小组长等措施,形成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组织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一社一品、一居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打造出一批“为民服务型、文化科普型、民族团结型、平安和谐型、创业增收型”等各具亮点、特色鲜明的品牌社区。三是突出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采取“包企组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有效方式,进一步加大在非公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的力度,做到应建必建、能建全建,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四是扎实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和谐型“五型”机关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深入推进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结合“党政军企建示范村”、“千名干部下乡”、“联姻结对帮扶”等载体平台,运用为民服务卡、便民联系卡、民情日记、设立民生服务窗口等有效做法,多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和乡镇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和2-3名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作为联系户;机关一般干部每人联系l户,形成党政机关干部全员联户机制,并要求机关干部每年深入联系点的次数,县直部门和乡镇科级干部不少于6次,县直单位一般干部不少于3次,乡镇干部定期走访包村(社区)联户群众,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五是认真抓好中小学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县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改进中小学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明确党组织职责、加强中小学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四、工作要求(一)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各沿黄乡镇、管委会、村社要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宣传中央、省、地、县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及沿黄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广大群众中牢固树立“高度重视、全力配合、积极建设”的思想。动员沿黄群众积极参与并投身到全村、全镇乃至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力争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相关部门要从维护沿黄地区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沿黄地区建设工作,县上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组织、农科、畜牧、水利、交通、国土、林业、旅游、环保、经商、新农办、甘都镇、牙什尕镇、群科镇等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沿黄地区发展项目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沿黄地区发展项目的实施、监督和落实工作。各相关部门、各相关乡镇、各相关村社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全面负责沿黄地区发展项目的建设工作,并将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到社、分解到户。各工作组要明确责任,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县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各相关部门及各相关乡镇要将此事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各自的工作任务,各负其责,恪尽职守,将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责任心强、业务精的人员身上,做到任务明确、期限明确。各部门要加强协调联系,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要加快项目的申报、建设进度,保证项目质量,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对在工作中玩忽职守、落实不力的,进行严肃处理,绝不迁就姑息。(四)认真落实,确保效果。沿黄地区的发展为进一步夯实我县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工作,并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强化项目监管等措施,全力以赴把项目落到实处。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